从2025年伊始,一项关于空置房物业费的政策席卷全国一线城市,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热议。这项政策的核心:即使房屋空置,业主也必须全额缴纳物业管理费。这标志着长期以来“空置不交费”的观念彻底被打破,也将深刻影响数百万房主的权益和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向。
这项政策的出台并非偶然。我国城市住宅空置率居高不下,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发布的《中国住房发展报告》,全国城镇住宅空置率高达16.7%,一线及二线城市空置房数量更是超过1800万套。这些空置房屋,虽然无人居住,却依然享受着物业公司提供的基础设施维护、安全巡查、公共区域清洁等服务。长期以来,服务提供与费用缴纳的不对等,造成了物业公司利润率过低,服务质量难以保障的困境。以2024年为例,全国物业服务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5.7%,远低于服务业8.3%的平均水平。上海市约37万套空置房屋,占总住宅数的8.2%,每年造成的物业费损失超过11亿元,这仅仅是冰山一角。
上海、广州等一线城市率先垂范。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于2024年12月发布的《上海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细则》明确规定,从2025年1月起,空置房屋业主不得以房屋未使用为由拒绝缴纳物业费,逾期未缴纳将被纳入信用管理系统。广州市也紧随其后,于2025年2月实施了类似政策,允许业主申请减免部分可计量的分项费用,例如电梯、水电等直接消耗类费用,但减免比例最高不超过总物业费的30%。北京、深圳等城市也正积极推进相关政策制定,市场分析师预计,到2025年底,全国超过80%的一二线城市将出台类似规定,届时将有约1500万套空置房屋的业主面临每年超过450亿元的物业费支出。
展开剩余68%这项政策对普通业主的影响显而易见。以广州一套100平方米的中档住宅为例,月物业费约400元,每年增加的支出将达到4800元。对于拥有多套投资性房产的业主,经济压力更是雪上加霜。一位广州业主刘先生坦言,他名下两套空置投资房每年将增加近万元物业费支出,加上房贷和税费,持有成本大幅增加。
然而,这项政策也得到了物业行业从业人员的广泛支持。某知名物业公司运营总监张女士指出,空置房不交物业费导致行业长期亏损,服务质量难以保障。新政策将有效解决行业收费难题,并提升服务水平。
从经济学角度来看,提高空置房持有成本,可以促使业主将房屋投入市场出租或出售,增加市场供给,从而稳定房价和租金。据估算,若政策能促使20%的空置房进入市场,将增加约360万套住房供给,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具有积极意义。法律界人士也认为,此举符合《民法典》关于物权平等保护和权责一致原则,享受物业服务理应承担相应费用,即使房屋空置,也占用了小区公共资源。
政策的执行并非一帆风顺。如何界定空置状态,空置期限如何计算,以及如何处理历史欠费等问题,都需要进一步细化。上海市已率先采用水电使用量、门禁记录等多维数据判断房屋空置状态,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同时,数字化技术,例如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,将助力政策落地,实现对房屋使用状态的智能监测。
这项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将逐步显现。易居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预测,新政策实施后,2025年一线城市空置率将下降1.7个百分点,二线城市下降1.2个百分点,这意味着约50万套空置房屋将重新进入市场,有助于盘活存量房源。房产投资者也需要重新评估持有策略,计算持有空置房的总成本,并根据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做出相应决策。
更宏观的来看,这项政策是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的一部分,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,引导住房回归居住属性。各地政策也强调在收取空置房物业费的同时,必须保证服务质量,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。
未来,随着政策的推进,市场也将出现新的服务模式,例如空置房托管服务,以降低空置成本。一线城市的实践经验,也将为全国范围内的政策落地提供借鉴。 最终,这项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,还有待时间的检验,但其对房地产市场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,无疑将是深远而广泛的。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新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